研修活动:课例研讨
  • 发表人: 马轩
  • 内容:

    多种多样的生态系统

    一、教学目标

    1.知识目标:说出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和各生物成分的作用

    2.能力目标:对学校荷塘生态系统的实地调查,初步学会对资料的收集与分析,并尝试利用学过的知识对生态系统的组成进行分析。利用学过的知识设计“生态瓶的制作”方案,并学会解释。

    3.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:体验实地调查过程,感受生态系统内各成分之间密切相联的关系,树立生物与环境不可分割的观念。

    二、学情分析

    重点是:生态系统的各种成分和各种生物成分的作用。

    难点是:对生态系统中各种成分的作用的理解。

    解决难点的关键:实地调查分析和生态瓶的制作

    三、教学策略

    1.通过学生对动植物生存环境的分析,得出生物与环境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。

    2.利用分类的思想把生态系统中的各种成分分类,从而获得较系统的成分概念

    3.实地调查,分析讨论出各种成分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。

    4.生态瓶的制作方案设计,遵守生态系统成分全面原则。

    四、课前准备

    南极企鹅生活视频;北极熊生活视频;无锡太湖蓝藻爆发图片、视频、新闻解说词;池塘生态系统模式图课件;猫尸体腐败的动画

    五、教学过程

    教学内容

    教师活动

    学生活动

    目标达成

     

     

     

     

    1.情境导入:

    再现生物与环境的关系

    播放视频:

    (1)南极企鹅生活的片断;(2)北极熊生活片断;(3)太湖蓝藻爆发导致大量鱼虾死亡

    组织学生讨论:(1)把北极熊带到靖江动物园,它能否快乐地生活?(2)无锡太湖蓝藻爆发导致鱼虾大量死亡,最终污染水源,影响人们的生活,说明了动物与植物有什么样的生存关系?(3)在一定的地域内,生物的生存能不能脱离环境而单独生存下去?

    学生观看后,加上他已有的知识、经验,讨论并得出共识:(1)把北极熊带到靖江来,不管如何,都无法让它快乐的生活。(学生从生活温度、活动空间、它所需要的食物等多方面加以讨论了)

    (2)蓝藻的爆发导致鱼虾大量死亡说明了动物的生存依赖植物。(学生说出了蓝藻为鱼虾提供了食物,也提供了氧气,但蓝藻大量爆发又直接影响到水中氧气的含量,导致鱼虾大量死亡)。(3)在一定的地域内,生物与环境是不可以分开的,它们是一个完整的整体。

    通过观看视频和对视频中现象的分析,学生再次加深对“一切生物都生活在一定的环境中”“环境影响生物的生存”“生物对环境有着重要的影响”的理解,使学生建立起“生物与环境构成了一个完整的整体”的概念。

     

     

     

    2.生态系统的概念

    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给出概念:在一定地域内,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整体叫做生态系统。

    投影:一片森林;一块草地;一个池塘;一块农田。

    这些都是生态系统。提问:你还能再举例说出一些生态系统吗?整个生物圈呢?

    学生举例:

    长江;湿地;沙漠;海洋;草原等。

    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。

     

    形成生态系统概念,并知道生态系统可大可小。

     

     

     

     

     

     

     

    3.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

    多媒体课件显示一幅池塘的结构模式图,

    (1)组织学生观察此图,带领学生认识图中各种生物,并指导学生将生物名称填写在课本29页的表格中。

    问:池塘生态系统由哪些成分组成?

    指导学生画出系统图。

     

     

    学生在认识生物名称的基础上完成课本29页表格。生态系统中有植物,动物,微生物。还有阳光、空气、水、土壤等。其中:植物、动物、微生物等所有生物统称生物成分;阳光、空气、水、土壤等非生命的物质和能量统称非生物成分。

     

     

    植物

    生物成分     动物

    微生物

    生态系统

    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非生物成分:阳光、空气、水、土壤等

     

     

     

     

     

    指导学生运用分类思想,把各种成分分类。

     

     

     

     

     

     

     

     

     

     

     

     

    4.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作用

    组织学生讨论:

    (1)联系小学学过的自然知识,说说绿色植物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。

    (2)池塘中的动物与植物之间有什么关系?

    (3)池塘中的动植物遗体和排出的废物都到哪里去了?这与哪些生物有关?

    学生分组讨论(6人一组),达成共识,学生代表发言。(学生的阅历非常丰富,虽然学生的回答不一定是专业术语,但能很好回答以上问题。)

    例如:

    (1)绿色植物能光合作用,制造氧气,;能为动物提供食物。

    (2)动物一般以植物为食物,它们之间是吃与被吃的关系。

    (3)被细菌分解掉了。

     

     

     

     

     

     

     

     

     

     

     

    分组时进行异质分组,有部分学生了解光合作用,借助异质分组,达到互相学习的目的。

     

     

    “生物体的遗体去哪里了”

    因为这一个过程我们无法用肉眼观察到的,所以学生也很难不通过看书查资料来回答这个问题。但是学生仍然无法得到深刻的理解。在学生讨论此问题时播放一个猫尸体腐化的过程动画,同时对腐败猫的生物做一个放大观察。从而使学生容易联想到那些不易被肉眼看到的生物,作一个必要的铺垫,再结合平时的知识,学生很快就知道了是细菌等微生物。

    在学生讨论,总结的基础上指导学生归纳出:

    绿色植物是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,为动物的生存提供了氧气和食物;

    人和动物是生态系统中的消费者;

    微生物是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,把动植物的遗体和排泄物分解为无机物,供绿色植物再利用。

       生态系统中,三者之间是相互依存的。

    5.走出教室,实地观察池塘生态系统(学校的荷塘)

    把学生分组(6人一组),带领学生观察学校的池塘,要求学生记录:

    (1)所看到的各种生物,并能说出它们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。

    (2)所看到的此生态系统中的非生物成分。

    (3)是否看到一些腐烂的荷叶,思考:荷叶的腐烂依赖的是哪些生物?这些生物在生态系统中是何种地位?

    学生记录观察到的各种生物。并说出各生物在此生态系统中的作用和地位。

    学生表现出很高的积极性,学生在观察时互问互答,一人不小心说错,立即有学生在抢着纠正。

    走出教室,把课堂讨论的理论知识带到室外,解释环境中具体现象,能弥补课堂教学的不足,学生积极性非常高,把此课的教学活动推向高潮。

     

     

     

     

     

    6.总结与方案设计

     

     

     

    课堂指导学生设计生态瓶的制作用一个无色的500ml的玻璃瓶,里面养2—3条小鱼(保证生态瓶中各种生物成分)怎样设计?

    学生分组设计,交流方案。

    在交流中总结出:

    (1)在一定地域内,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整体叫做生态系统。

    (2)生态系统由生物成分和非生物成分组成。

    (3)非生物成分包括生物以外的一切非生命的物质和能量。例如:阳光、空气、水土壤等

    (4)生物成分包括绿色植物、动物和微生物在内的所有生物。它们在生态系统中有着不同的作用,绿色植物是生产者;人和动物是消费者;微生物是分解者。它们之间是互相依存的。

     

     

     

     

     

    把知识转化为能力。










    五、教学流程

     

     

     

     









登录后,可查看评论和参与评论!马上登录